走进国家民委“图像图形智能处理”重点实验室,自治区政协常委,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周涛正和学生讨论有关问题。而就在前不久,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,周涛成功入选“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”名录。
周涛参加学术会议。(图片由委员本人提供)
据了解,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“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”和“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”两大部分。该榜单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,依据论文引用数、h因子、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、单独或第一作者文章引用数等综合参数遴选产生,覆盖22个领域、174个子领域。其中,“终身影响力”榜单聚焦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表现,“年度影响力”榜单则侧重其对上一年度的学术贡献。这份榜单因其评选标准的客观性与权威性,被视作衡量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照。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,是团队多年扎根医学影像智能分析领域的见证。”周涛坦言,从军工图像跨界到医学图像研究时的探索与迷茫,到如今带领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攻克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等关键技术,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,深耕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领域。
展开剩余68%周涛(左五)与学生们在一起。(图片由委员本人提供)
这份执着的学术坚守,为他赢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与诸多荣誉。周涛先后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、宁夏“312人才”计划,跻身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1%行列,同时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、杰出会员及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。科研成果方面,他斩获宁夏科技进步奖2项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、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250余篇,其中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及ESI热点论文,此外他还拥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,出版著作4本。同时担任国内外120余本期刊的审稿人、5本期刊的编委,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重大专项等10余个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,并在10多个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中担任总主席、组织主席等职务。
这些亮眼的荣誉背后,是无数个与数据为伴的不眠之夜。“医学影像里藏着生命的信号,我们做的就是把微弱的信号放大,帮医生看清病灶,帮患者争取生机。”周涛长期致力于多模态医学图像分析与处理、计算机辅助诊断、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研究。他常对学生说:“学术论文的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,就像医生开的处方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周涛(右)和自治区政协委员吴金霞为困难群体送去慰问品。(郝婧 摄)
走出实验室,周涛的履职脚步又迈向了田间地头、社区院落。作为自治区政协常委,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百姓冷暖与急难愁盼,以高质量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,切实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使命。先后提交了《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健身器材管理维护的提案》《关于对银川市“七十二连湖”周边环境进行提升的提案》《关于加强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提案》等多篇针对性强、务实性高的提案,部分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并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与落地推进。其中《关于加强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提案》聚焦宁夏医疗领域技术升级痛点,提出的政策扶持、标准建设、人才培育及“互联网+3D打印云服务”等建议,被自治区科技厅、工信厅等部门采纳。相关部门不仅依托“宁夏医学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加大研发投入,支持数字化精准诊断、数字化手术方案涉及、手术辅助设计及加工等15个重点项目,还推动共享智能装备等企业探索医疗领域应用突破,成功开展宁夏首例3D打印定制钛合金髋臼假体手术等临床实践,让技术创新切实惠及患者。
“做研究要像扎根戈壁的胡杨,耐得住寂寞;做民生要像滋润土地的黄河水,贴得近民心。”这是周涛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说,政协委员的头衔既是一份政治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。此次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,对他而言是肯定,更是新的起点。未来,他将继续用好政协委员身份,将自身学术专长与履职实践紧密结合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为助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
(华兴时报记者 郝 婧/文)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公司100强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