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长沙人,这趟合肥之旅真的让我印象深刻,有些事越想越有意思,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。我们全家都是土生土长的长沙老口子,平时嗦粉爬岳麓山习惯了。说来和安徽也挺有缘,大学室友就是安庆的,总听他夸老家好。这次趁着爸妈身体还硬朗,终于下定决心带他们来合肥深度游了七天,就想好好感受下这座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的魅力。
下了高铁,合肥南站就让人眼前一亮,那个波浪形的穹顶和流线设计,科技感十足又不失大气。我们住在天鹅湖附近,晚上在湖边散步,看政务区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特别有现代都市的范儿,和我印象里那些只讲历史的古城完全不一样,合肥把新和旧融合得特别自然。当然啦,老城区的韵味也没落下。淮河路步行街热闹得很,虽然不像我们长沙黄兴路那么人挤人,但那种悠闲逛街的节奏很舒服。李鸿章故居就藏在这片繁华里,走进去看到那些老照片和复原的场景,仿佛穿越回了晚清,这位合肥走出的风云人物,他的故事和争议在家乡展示得挺客观。包公园更是必去,沿着环城河走,清风阁上吹吹风,看着包公墓和浮庄,听导游讲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,感觉合肥人对这位“青天”的敬仰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展开剩余75%让我爸妈特别开心的是去了趟三河古镇。坐着小船在河道里慢悠悠地晃,两岸是白墙黛瓦的老房子,石桥一座连着一座,特别有江南水乡的味道。尝尝当地的米饺、茶干,买点羽毛扇,老人家觉得比逛商场有意思多了。我们还专门去了趟安徽博物院新馆,那个巨大的“四水归堂”设计太震撼了,进去感觉特别开阔。从远古的凌家滩玉器,到商周的青铜重器,再到文房四宝的展示,看得我们眼花缭乱,徽州商帮的故事也特别精彩,原来安徽的底蕴这么深厚,远超我的预期。
说到吃,合肥可太对我们湖南人的胃口了!小龙虾是头牌,做法和长沙的油爆虾、口味虾不一样,更突出酱香和卤味,个大肉紧实,我们连着吃了三个晚上都不腻。还有肥西老母鸡汤,那叫一个鲜!汤色金黄,鸡肉炖得酥烂,喝下去浑身舒坦,特别养人。庐州烤鸭的皮脆肉嫩,配上甜面酱和薄饼,完全不输北京烤鸭,我爸一个人就干掉半只。罍街是晚上觅食的好地方,各种小吃摊热气腾腾,合肥人爱吃的sa汤(鸡蛋肉末汤)、芙蓉蛋卷、下塘烧饼,我们都尝了个遍,烟火气十足,价格也实在。包河万达那边的罍+村,把安徽各地的特色小吃都集中了,像一站式打卡,特别方便我们这种游客。
科技感是合肥最让我意外的标签。开车经过科大先研院、量子实验室那些地方,虽然看不懂里面在干啥,但光看建筑就觉得未来感十足。听本地朋友说量子通信、核聚变这些“黑科技”都在这里攻关,感觉合肥像个低调的科技大咖。滨湖新区的建设也让人惊叹,巢湖边上规划得大气又现代,湿地公园里走走,远眺湖景,心旷神怡,据说这里以后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。
在合肥待了七天,真心觉得这里是个宝藏城市,既有历史的厚重感(包公、李鸿章),又有山水田园的惬意(巢湖、三河),更有面向未来的科技雄心(科学岛、量子中心),美食也合胃口,城市干净舒服。不过嘛,玩了一圈回来,我这心里头还是装着三个关于合肥的小问号,怎么也想不明白:
第一呢,就是这“合淝”的名字。 明明现在地图上都写作“合肥”,为啥老底子又叫“合淝”呢?这“淝”字和水有关(淝水),巢湖就在边上,可为啥后来“淝”字不用了?是嫌笔画多麻烦,还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?
第二嘛,是巢湖上的科学岛。 那么多高大上的实验室、研究院,为啥偏偏要建在一个大湖中间的岛上?是图环境清静搞科研不受打扰?还是有啥风水讲究,或者跟水利、环境研究有关?这选址想想挺有意思的。
第三呢,就是淮海战役纪念馆。 这场著名的大决战,主战场其实横跨好几个省,为啥最重要的纪念馆之一会建在合肥?是因为安徽是支援前线的大后方,贡献特别大?还是有什么关键战役节点在合肥附近?总觉得这里头有故事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公司100强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