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一个新闻,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魔幻感。
魔幻的点在于,命运的叙事逻辑,比最离谱的编剧还自由,自由到根本不讲道理。
前几天,300多万粉丝的草原网红敖其尔,没了。
四天前,他还在朋友圈敲锣打鼓,庆祝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项目——“272驿站”正式开业。
一个占地3000平米,投资400万,承载着他所有商业梦想和家乡情怀的文旅项目,是他内容创业之路的终极答案,是他流量变现的完美闭环。
四天后,他人没了。
就很离谱。
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创业,拉投资,搞研发,画PPT,996熬到头发掉光,终于产品上线,发布会开完,投资人握着你的手说小伙子我看好你,然后第二天公司服务器被雷劈了。
劈得外焦里嫩,连代码的灰都找不着。
敖其尔的故事,本质上就是一个草原版的硬核创业者故事,一个关于“IP的单点故障风险”的残酷商业案例。
大多数人看到他,是那个“披着羊皮睡觉,用雪水洗脸”的憨厚大哥,是草原生活的诗与远方,是打工人电子榨菜里的精神按摩。
这叫什么?这叫人设,叫IP定位,叫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。
城市里的钢筋水泥让人窒息,格子间里的KPI让人异化,于是大家需要一个窗口,一个能看到蓝天白云、牛羊成群的窗口。
敖其尔就是那个窗口的产品经理。
他的产品,就是他自己,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种原始、粗粝但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。
他不是在拍短视频,他是在为自己的个人IP做天使轮融资,投资人就是屏幕前千千万万个你我,我们用点赞、评论、关注为他的商业价值投票。
当粉丝积累到300万,这相当于他的项目跑通了MVP(最小可行性产品)验证,顺利进入A轮。
流量有了,品牌有了,接下来是什么?
是商业模式的闭环。
光有流量是没用的,流量是虚的,是平台的施舍,只有把流量导入自己的私域,变成真金白银,这个创业故事才算讲得通。
所以,他要去卖家乡特产,他要搞旅游。
这步棋非常正确,也非常艰难。
卖货,考验的是供应链、品控和客服。搞旅游,考验的是线下重资产的运营能力。
那个投资400万的“272驿站”,就是他商业版图的最后一公里,是他从一个内容创作者,向一个实体企业家转型的关键一跃。
这一跃,是把所有融来的资、积累的声望,全部all in的豪赌。
他赌赢了开业,现场视频里,他笑得像个终于拿到毕业证的孩子。
然后命运掀了桌子。
这才是整件事最让人蚌埠住的地方。
它以一种极端戏剧化的方式,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,一堂关于风险管理的课。
在商业世界里,有一个词叫“Key Person Risk”,关键人物风险。
指的是公司的命运过度依赖于某一个核心人物,一旦这个人出问题,整个公司可能瞬间崩盘。
敖其尔的个人IP,他的公司,他的“272驿站”,这个看似完美的商业链条,最大的命门就是,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。
他就是那个1,后面所有的0,都因为他而存在。
现在,那个1倒了。
这事儿不只发生在网红身上。
想想那些牛逼的独立游戏制作人,想想那些靠个人魅力撑起整个项目的小团队领袖,想想那些把身家性命都押在自己手艺上的小老板。
他们都是在走钢丝,钢丝的名字叫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”。
我们总以为努力就能改变一切,卷就能赢过所有。我们给自己做好了未来五到十年的规划,PPT画得天花乱坠,每一个节点都精准卡位。
但我们永远算不到,那个叫“意外”的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。
它不跟你打招呼,不听你解释,不看你的商业计划书,它只是发生了。
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,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对时代的敏锐嗅察,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,眼看就要把流量的雪球滚成产业的巨轮,在家乡那片草原上建立自己的王国。
这个故事的前半段,热血、励志,充满了正能量,是所有内容创业者梦想的剧本。
然后,剧本被撕了。
他的家人说,会保留所有视频。
这可能是数字时代唯一的慰藉。
一个人的物理生命终结了,但他的数字生命,他留下的影像、声音和故事,还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里永生。
他变成了一个符号,一个关于梦想、奋斗和无常的复杂符号。
就像网友说的,他变成了草原的一部分,风里都是他的故事。
这话很文艺,但翻译成商业黑话就是,他的个人IP,终于完成了最终的、也是最无奈的“品牌资产沉淀”。
代价过于沉重。
怎么说呢,这个世界就是这样,它一边用无数成功案例激励你往前冲,一边又用少数极端案例警告你,人生online,没有存档点。
每一步,都是现场直播。
真的,就是那个,你懂吧,别太拼了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配资公司100强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